共绘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画卷——二〇二四北京文化论坛侧记

  行业动态     |      2024-11-09 09:35

  和机器人来场“绕口令对决”◆★、体验能讲解、能互动的AI眼镜,在“数字中轴小宇宙★★”“寻境敦煌”VR沉浸展等的虚拟世界中游览文化古迹,利用扫描建模等方式为文明文化建档留存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与会者“紧跟潮流”,深入探讨当前文化领域的种种★■★■◆“新鲜事■■◆★◆”★■■。

  在以“文化粮仓”为设计理念的北京艺术中心◆■◆,★★■★■“天涯共此时2024北京文化论坛专场文艺演出”美轮美奂,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艺术家汇聚一堂,民族舞与街舞的舞蹈演员相互切磋技艺,民乐与西洋乐演奏家倾情合奏铺展开生动的北京文艺风景画卷。

  围绕文化交流、文化传承■■★★◆、文化产业、文化遗产、文化传播等议题,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谋发展,建言献策。加强交流互鉴,共促文化繁荣,与会者表达着美好愿景。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展★■■”展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贺亚兰流连忘返,“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每一件都是精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匠人精神,传播着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让人叹为观止★★★★”★★。

  本届论坛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提供了开放平台★■。无论是主论坛,还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与共同进步★◆■■★■”“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文化赋能: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等平行论坛,以及“以文明互鉴促进现代化发展★◆”“以文明对话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专业沙龙◆■★,“对话”“交流”始终是中外嘉宾发言中的高频词。

  据介绍,北京文化论坛举办前后■◆★■■■,“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北京十月文学月★■、★★★■◆■“我与地坛■■”北京地坛书市精彩纷呈,营造出温馨又热烈的文化氛围,让北京市民共享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也从多个角度映照着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主题★★。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数字技术则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腾讯公司总编辑★■■、公共政策副总裁朱殿君说。

  应邀参加演出的咏春拳大师梁锦棠祖籍广东顺德,今年已82岁高龄★★■■◆。在晚会上,他与另外两位咏春拳大师、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醒狮”以及舞剧《咏春》的舞蹈家一起,为观众带来融合了力与美的《醒狮咏春》节目。

  9月19日至21日★■,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为年度主题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中外嘉宾,6个平行论坛,32场专业沙龙◆◆■★,多样的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公布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一场文明交流的盛会。

  在2024北京文化论坛举办期间,与会中外嘉宾分6条线路探访北京,感受北京城市发展的新脉动◆★★。探寻太庙古建★■■◆■,品读天坛古韵,领略皇家园林◆★■,览阅运河文脉漫步在城市之中■★★◆◆,与会嘉宾沉浸式感受北京文化之韵,品味北京古都之美,体验现代科技与厚重历史的交融风貌。

  勾勒出北京2023年文化建设生动足迹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件大事”,展现中外文化交流快速回暖★■★◆、积极向好总体态势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呈现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明交流互鉴成果的多语种系列图书《中国关键词:文物与文化遗产篇》2024北京文化论坛不仅是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也是中国文化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看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在这方面树立了良好范例。中国有责任与全世界分享文化建设发展方面的经验理念◆◆★■★,“这也正是举办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所在”■★★★■。

  ◆◆■★★■“舞狮和武术同为世界人民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是闪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彰显民族精神与文明理念的艺术瑰宝■◆。★★”梁锦棠说★★■◆◆,★★■★◆■“通过这次演出◆★,我希望能展现出同源共留、文化无界的精神,让我们从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和继承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此,也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文化和独特的东方智慧在世界文化中薪火相传,延绵后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看来★■◆,如今各国仍需共同努力■★■,从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深处,获得化解现实难题的经验★◆★■。■★◆◆■◆“不同文明只有相互尊重、互学互鉴,才能使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多姿多彩、生机盎然■◆★,才能让世界在和谐相处的道路上行得稳、走得远★■★★◆。◆◆◆★”高翔说。

  今年7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高等研究秘书长朱利安雷邦表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没有哪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更加优越,因此每个文明都有贡献。

  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外籍教授罗伯特沃克在中国生活多年■◆★,他以北京地铁19号线的站点作为切入点★◆★◆◆■,从独特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眼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生动案例:牛街站描绘着民族团结、文化多元的美好图卷,景风门站缩影人与自然★★■、古老与当代在这座国际都市的交汇包容,平安里站展现了北京标志性的胡同风景与悠久历史在他看来■■★,这些源自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以融入城市生活的方式◆◆,潜移默化促使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馆落户巴厘岛、京沪粤等十省市动漫游戏产业战略合作平台启动■★■、《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发布、《中国关键词:文物与文化遗产篇》多语种系列图书揭幕丰富多样的活动与文化项目以北京文化论坛为平台◆★◆,互融共通★★◆■■◆,共同携手多元化文化发展之路,为中国、为世界带来生机和活力。

  斯里兰卡前驻联合国大使兼常驻代表、联合国发展权政府间小组前主席塔玛拉库纳纳雅卡姆表示,当前国际上存在一种诋毁别国文化的现象,造成人类社会的分裂,因此需要以文化共存超越文化优越。

  对话与交流也能为解决问题积蓄力量。中法文化论坛法方副主席柯思婷佳玥用“红酒与茶的对话◆◆★”来阐释文化交流◆★■■★■,★◆★◆★“品酒和品茶一样★◆■◆,都需要慢慢深入,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柯思婷佳玥说。

  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来自美国的邰谧侠说◆★■■◆:“文化的传承,既需要继承前人创造的深厚文化,又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离不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本报记者:黄敬惟)

  七根流失石柱文物回归圆明园◆◆、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开放、地坛书市书展闪亮◆◆■“书香京城”这些和人们息息相关的文化大事◆★◆◆★,浸润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行走在城市副中心柳荫码头★★◆◆,欣赏■★“运河有戏”表演,体验运河非遗,品味运河美食,中外嘉宾连连赞叹副中心的崛起★■。当探访北京城市图书馆时◆◆■★,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韩晗激动不已■★■■,★■★◆■◆“北京城市图书馆是一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它不只是一个阅读空间,更是北京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展示平台★★■。”

  驰骋古今,纵横中外◆★,放眼全球★★■◆,聚焦前沿★★。2024北京文化论坛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广泛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展示中华文化精华★■、博览世界文化精粹,引领先进文化潮流、聚合文化创新力量,绘就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